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英语作业,可每次儿子把作业带回家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是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那孩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不错!”
那孩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了一名优秀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很受启发:孩子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语言可以塑造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赏识与激励。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一些有益的赏识和激励,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在乎,从而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这个人,对学生也是这样。而我们往往比较喜欢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对那些表现差的学生喜欢不起来。其实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爱心,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亮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的是赞赏;当学生犯错误时,最需要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希望得到的是鼓励。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班里有个孩子,学习习惯各方面都比较差,一开始,当他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很着急,有时甚至会指责他,可我发现他并没有多少转变,还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势头。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经常和他谈心,了解他的心里状况,在班里公开地鼓励他、表扬他:我发现XX同学真聪明!这题写得真好!这次比以前进步了,相信你以后会越来越好……,慢慢地,学习上他越来越主动,进步也越来越大!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智商,不同的潜能。所以不必总让能力弱的孩子与能力强的孩子比,我们更应该在乎孩子的明天比今天棒!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
一个人如果一直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如果生活在“你能行”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能行”变成“我能行”,他就真的能行。所以我们应该多赏识和激励学生,赏识与激励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的感受,如果能够多给学生正面的感受,他就会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你真棒!”是开启孩子心灵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为你的学生喝彩吧,相信他们会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