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盈官网· (中国)官方网站

姜丽华-《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

 

合肥光华学校优秀教师教学反思选编

《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反思

小学部  姜丽华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后,再通过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行或一列,探索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活动三与四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达到的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语言比较简洁、精炼,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例。本人认为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在操作中发现规律。有位教学学家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间”,也就是说操作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敢想、敢说,从而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在第一个活动中,教者引导学生用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出长方体,让学生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多媒体的演示很快观察到表面积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方位的展现,同时结合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紧接着让学生探究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层层深入,提出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像这样摆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如何变化?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初步感受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规律,并会把自己的关注点落到找寻规律上,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让这个规律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发现。我不是把结论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放手让学生验证,在自主探索中发现规律。

二、在操作中培养思维。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究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在学生掌握了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后,老师要求学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拼成一大个长方体,我完全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到三种拼法,而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为什么三种拼法表面积不一样?”“哪种拼法得到表面积最大,哪种拼法得到表面积最小?”“有什么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设置有坡度的问题,以及使用形像生动的描述和简明扼要的讲解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互动互说,共同生成,获得了展示自己交流数学方法的机会,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知道操作不是目的,它是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手段,否则数学课就成了手工课。如问:“给你6个正方体,我不要你拼了,用脑想一想,你能把想到的规律说一说吗?”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一方面,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后,及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数学的回归。教学中我让学生解决如何包装10盒药盒最节约。整节课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发现了规律,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是一节成功的研讨课。

诚然,教学是门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就本节课本人着了如下思考:

1.学生的活动是否可以放得更开点。本节我始终在设计的四次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的,没有充分的放开让学生去操作、去发现、去总结。如把活动一与活动二组合成一个活动,讲明要求后,直接出示第二个表格,让学生去探究,也许是另番天地。

2.提问针对性要明确。如学生在总结“有一个重叠处,就有2个重叠面”后,我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问题指向性不明。

3.课堂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入不够。也许时间有限,在重要的第二次实践活动中,只有小组之间的交流,没有组与组的交流,师生交流也很少,只是简单的填了表格。

教学教研
教师论文
课题研究
教学成果
教学活动
二维码